資訊 > 市場動態(tài) > “低碳減肥法”風靡全網(wǎng) 碳水化合物真是變胖主因嗎
從生酮飲食,到“斷碳”“碳循環(huán)”,再到最近爆火的“某明星減肥法”……夏日來臨,隨著人們身材管理意識的提升,社交媒體上,“控碳”“控糖”話題熱度高漲,各種通過減少或阻斷碳水化合物攝入的減肥方式廣受追捧。碳水化合物真的是變胖的主要因素嗎?碳水化合物攝入量過低是否會對健康產(chǎn)生影響?
碳水化合物是人體吸收營養(yǎng)的三大來源之一。“低碳減肥”的原理是通過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后,人體由從碳水化合物獲取能量,轉變?yōu)閷⒅咀鳛橹饕芰縼碓矗詫崿F(xiàn)減肥效果。
以網(wǎng)絡上較火的“碳循環(huán)”減肥法為例,過程分為三部分:“高碳水日+強運動”“中碳水日+適量運動”“低碳水日+不運動”,其中高碳水日是為了提高新陳代謝,低碳水日是為了減脂,以三天為一周期反復循環(huán)。
“斷碳”則是在減肥階段完全不食用主食,以最大限度壓縮碳水化合物攝入。值得注意的是,和公眾將“碳水”和“主食”畫等號的認知不同,蔬菜、水果等其他食品中也包含碳水化合物,以米、面為主的主食因其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從而被認為是變胖的主要因素。
最近爆火的“某明星減肥法”也是“斷碳”的一種,與此同時,還減少了脂肪、蛋白質等其余營養(yǎng)來源的攝入量,據(jù)明星本人和網(wǎng)友反饋,堅持5天能減重10斤左右。
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不可或缺的功能物質。中國營養(yǎng)學會推薦18歲至49歲中國人的膳食總能量中,要有50%至65%來自碳水化合物。谷物是中國的傳統(tǒng)主食,也是一種非常經(jīng)濟的碳水化合物來源,因此中國營養(yǎng)學推薦一般成年人每天應攝入250克至400克的谷物。
除了提供能量外,碳水化合物有參與構成人體組織結構、防止脂肪過度分解帶來的酮血癥和酮尿癥,屬于多糖的膳食纖維,還有增強飽腹感和改變腸道菌群等功能。
碳水化合物之所以被視為變胖的根源,是源于人們對糖攝入的警惕。碳水化合物在人體分解后會產(chǎn)生葡萄糖,這種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一旦攝入過量,無法消耗掉的葡萄糖就會轉化成脂肪儲存在體內。
“對于糖尿病患者,我們會建議將病人的碳水化合物所占能量攝入比例降低10%左右。一些‘低碳減肥法’的碳水攝入量可能只有推薦值的三分之一,包括‘斷碳’減肥的方式,其實都是極端且不可持續(xù)的?!碧旖蚴械谝恢行尼t(yī)院營養(yǎng)科主任醫(yī)師譚桂軍說。
長期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不足有可能加重肝腎的負擔。“在正常人的體內,碳水、脂肪和蛋白質三種營養(yǎng)物質是按一定合適比例攝入的平衡狀態(tài)?!弊T桂軍說,一些長期只吃肉類不吃碳水,以蛋白質作為碳水缺口替代的“斷碳”飲食,會加重肝腎負擔,長期可能出現(xiàn)尿蛋白和轉氨酶等指標的升高。
作為重要的功能物質,碳水化合物缺乏還會導致乏力、冷汗、心情不佳、注意力難以集中等問題。部分人群在長期斷食碳水后,甚至會產(chǎn)生進食障礙?!巴怀霰憩F(xiàn)為厭食和暴食交替出現(xiàn),長期極端飲食和不規(guī)律的生活方式,會導致代謝綜合征的出現(xiàn)。”譚桂軍說。
近年來,“生活化減脂”成為減肥圈中的“熱詞”?!斑@和我們在減重門診為患者制定減肥方案的思路相同?!弊T桂軍說,每天早睡早起,進入到正常的生活節(jié)奏中,將每天的進食時間前移,避免熱量難以代謝形成脂肪。此外,還要盡量少食用高油高鹽的食物以及精米精面等精致碳水化合物。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減肥方式要根據(jù)自身的情況來決定,但務必要在定時定量、膳食平衡的健康飲食前提下,搭配適量的鍛煉,才是真正科學有效的減肥方法。
近年來,人們健康意識不斷提高,開始更多尋求健康減重方式應對肥胖問題,保健食品逐漸嶄露頭角,但一些不法商家添加違禁成分讓消費者達到快速瘦身的目的,嚴重危害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如今,在很多減肥人士發(fā)布的食譜上,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一般都很低;在社交平臺上,許多博主發(fā)布的減肥方式也是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真的有助于減肥嗎?不同人群每天應該攝入多少碳水化合物?
沙棘果粉固體飲料是一種以沙棘果為原料加工而成的功能性飲品粉末。沙棘果粉固體飲料富含天然維生素C、類黃酮及多種微量元素,能夠為人體提供全面的營養(yǎng)支持,是現(xiàn)代健康飲食中受歡迎的產(chǎn)品。
代餐奶昔是一種以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為主要成分的復合營養(yǎng)飲品。代餐奶昔能夠提供日常所需的均衡營養(yǎng),同時滿足快速膳食替代需求,是現(xiàn)代健康管理和減重人群常選的營養(yǎng)方案。
益生菌酵素粉是一種融合了益生菌與多種酶制劑的復合營養(yǎng)粉。益生菌酵素粉能夠為腸道提供活性益生菌,同時通過酶的作用改善食物消化吸收,是現(xiàn)代功能性食品和膳食補充劑的重要原料。
2006-2024 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滬ICP備05034851號-111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402000558號